年底年初,另一家支付机构的股权上市转让。截至12月21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7家支付机构股权转让,另有23家机构离开,行业整合加快。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晓瑞看来,支付机构股权转让和机构转让“离场”都是支付行业整合和深度洗牌的重要表现,行业优胜劣汰呈现加速趋势。
许多支付机构的股权被转让
近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布了北京某支付公司100%股权转让的投资信息,称某金融机构计划将其100%股权转让给国内外合格投资者。
根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目标信息,该支付公司于2010年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拥有广东一家分公司。2014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营业执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2018年获得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备案。截至2021年底,公司合并报表总资产约1.35亿元,负债约6000万元,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约7500万元。
根据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许可时间、业务类型等信息,可以推断支付公司可能是邦付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付宝”)。
据记者梳理,年内支付机构上市转让股权的消息较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已达7例。例如,2022年6月,小商品城发布《关于拟收购浙江海尔网100%股权的进展公告》,批准现有实际控制人海尔金融控股迅速将海尔网100%股权转让给小商品城;2022年8月,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90%的股权被银联商务转让;2022年10月,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被拆分为两次上市转让。
一般而言,上市转让的支付机构大多具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资格。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鹏博告诉《证券日报》,“几年前,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辟了多元化的经营道路。然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风险交叉感染,违背了当前非银行支付关注主营业务的方向。因此,一些支付机构的股权转让是为了关注主营业务和合规发展。”
加快支付行业整合
事实上,取消支付机构的股权转让和许可证是行业整合的表现。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12月21日,年内已取消23张支付许可证。总的来说,年内“离场”在23家支付机构中,超过80%的支付许可证业务类型是非国家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
受访者普遍认为,与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支付许可证相比,预付卡业务许可证有限,通常只能在单个省或部分地区开展业务,这决定了预付卡支付机构很难扩大业务规模。
虽然一些超过8的支付许可证已经成为预付卡支付机构,但仍有一些预付卡机构抓住机会通过合并其他预付卡机构的业务来扩大其业务范围。例如,北京兴兴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注销备注中表示,2022年1月26日主动注销,业务由瑞祥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承担。
自2011年第一批第三方支付许可证发放以来,央行共发放支付许可证271张,共取消70张,剩余支付许可证201张。
“行业整合和频繁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成熟,整体基础大,C端流量逐渐达到顶峰,行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的兴起推动了整体业务逻辑的变化,这也是加快预付卡支付机构适者生存的原因之一。”王鹏博表示,支付已成为商业流量入口,对平台建立闭环生态、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要。未来,支付许可证将相对集中在有支付场景的机构手中。
苏晓瑞告诉《证券日报》,中小支付机构如何破局,“目前,该行业仍有机会打破局面。中小型支付机构应积极加入数字浪潮,在数字经济时代寻求机遇,在积极应对中寻求发展。移动支付行业的未来发展主要是由于长尾效应的延续和数字工具加速行业数字化带来的企业增值服务的增长。此外,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也将给该行业带来新的增量。”
(负责编辑:张紫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gposj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