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 | 保护个人金融信息


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


保护个人金融信息



案例一:消费者信息泄露致不良信用记录案

边某到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发现报告中显示其在2020年10月因逾期偿还网贷而产生2笔不良信用记录,但边某明确表示自己从未在网上贷款。经回忆,边某曾在淘宝购物时,因未收到物品与商家协商退款并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经查,因边某个人信息被盗,他人利用边某个人信息申请网贷,未及时偿还贷款导致边某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案例二:出借身份证后被冒名办卡引发纠纷案

张某投诉称,其从未与某商业银行发生过业务关系,但2018年以来,连续多次收到某商业银行信用卡催款账单,后与某商业银行客服联系,才被告知该张信用卡确实在其名下,张某查询自己的征信记录后,发现该信用卡已产生多次逾期记录。经比对张某本人签名与信用卡申请资料上的签名,并结合信用卡申请现场照片等资料,可以确定该张信用卡非张某本人办理。同时,张某通过搜集相关线索,怀疑冒名办卡嫌疑人为其朋友周某。经张某与周某沟通,周某承认其借用张某身份证,冒充张某申请办卡的事实。


案例三:出借手机号致不良信用记录案

杨某投诉称其查询征信报告时,发现其名下有两张某商业银行信用卡,其中一张已激活,并消费逾期1个多月,但其本人从未办理过该商业银行信用卡。经查,杨某曾在某商业银行办理过一张借记卡,并绑定其138的手机号,与其身份证号码关联,而后,杨某将其138的手机号赠与陈某使用,且未到银行办理号码变更。陈某用杨某赠与的手机号及杨某身份证号码,通过某商业银行的掌上银行申请信用卡,开通了“信用币”业务(“信用币”不需要领取实卡激活即可消费),陈某使用该业务进行消费,未及时还款形成逾期不良记录。



案例启示

一、什么是个人金融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银行、支付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或者其他合法渠道处理的消费者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与特定消费者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相关的信息。

二、什么情况下会泄露个人金融信息

1.随意填写个人资料,如填问卷送礼品等。

2.在手机、网上晒个人金融信息。

3.随意丢弃银行交易凭据。

4.连接不明免费WIFI。

5.黑客攻击窃取用户信息。

6.不法分子骗取个人信息或利用测录装置盗取银行卡信息。

7.金融机构或合作公司人员无意泄露或倒卖客户信息。

三、如何防范个人金融信息泄露风险

1.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手机号码等转借他人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3.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务,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

4.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办理各类业务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例如:“仅供申报**信用卡用”,以防身份证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5.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对写错、作废的金融业务单据,应撕碎或用碎纸机及时销毁,不可随意丢弃,以防不法分子捡拾后查看、抄录、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6.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和邮件。警惕向您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及电子邮件,在任何情况下,法院、公安都不会要求您告知银行账户、卡号、密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如遇到此类情况,应予以拒绝,必要时立即报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gposji@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上午9:45
下一篇 2023年3月28日 下午12:01

相关推荐